趣丸科技亮相第 12 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AI 技术赋能音乐创作与文化出海
3月28日,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配套活动之一,以“声智未来:AI驱动的声音革新与文化共振”为主题的“AI音频主题论坛”上,趣丸科技携自主研发的 AI 音乐创作平台 “天谱乐” 及一站式 AI 语音平台 “趣丸千音(All Voice Lab)” 亮相,与上百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 AI 技术如何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作为行业亲历者,我们切实感受到 AI行业迎来一场新的变革。”此次论坛上,趣丸科技副总裁、总编辑任少峰分享了如何把AI“用起来”:“从年初火爆全球的 DeepSeek,再到近期大家热议的 Manus,大家更加关心AI到底怎么使用,AI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。”
天谱乐:多模态音乐生成赋能音乐创作
趣丸科技在AI音乐领域,自研了全球首个多模态音乐生成大模型“天谱乐”,2024年斩获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全球总冠军。天谱乐不仅支持文生曲、音频生曲,还首创图片生曲和视频生曲功能,生成的歌曲自带人声唱词,效果达到专业发行水准。
今年春节期间,《AI(爱)在中国年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观看量和互动量超过了上百万次,这首歌从歌词到曲调,均由“天谱乐”创作完成。趣丸科技出品的短剧《第六只醒狮》,剧中多处背景音乐也由“天谱乐”辅助生成。
“从内容创作端来看,以往创作一首高品质音乐,需要专业音乐人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。从作词、作曲、编曲到混音,每个环节都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。”任少峰介绍说,“‘天谱乐’大模型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,降低了创作门槛,让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。”
天谱乐致力于通过 AIGC 探索音乐创作的技术平权,打破 AI 在音乐理解和生成上的局限,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音乐创作门槛,让用户不再受限于专业的乐理知识,复杂的音乐制作流程和昂贵的版权费用,为用户提供高效、创新的创作体验,天谱乐已帮助超 4600 万人累计创作超 1200 万首 AI 歌曲。
趣丸千音:一站式AI语音平台助力文化出海
在内容传播方面,AI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能量。传统的音频传播受限于语言、地域等因素,往往难以突破文化壁垒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趣丸科技打造的一站式AI语音平台“趣丸千音(All Voice Lab)” ,拥有文本转语音、视频翻译、声音克隆、变声等多元能力,可进行多语种多音色互换,同时支持字幕擦除、对口型等功能。
平台是基于MaskGCT语音大模型开发的AI原生应用,该模型为趣丸科技与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共同研发,在三个TTS(文本转语音)基准数据集上都达到了SOTA效果,超过当前最先进的同类模型,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人类水平,语音生成效果更情绪饱满、媲美真人、精细可控。
趣丸千音(All Voice Lab)最大特色之一是还原语音的真情实感,解决了“机械音”“AI音”的行业痛点,在高效制作的同时保持语音的自然流畅,让全球不同地区的观众都能无障碍地欣赏中国的影视内容。
“我们期待为国产短剧‘走出去’开辟一条新通道,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语境下的传播搭建一座新桥梁。”任少峰透露,该平台现已开放内测,并开始尝试与一些头部短剧制作公司开展合作。该平台将于本月底在全球上线。
目前,趣丸千音已为中国众多影视动漫、有声读物、新闻传媒、文旅导览等领域的企业提供视频翻译与配音的服务,成为内容出海的理想平台,助力本土内容开启全球化新篇章。
趣丸科技AI音频技术助力传统文化焕新
论坛期间,趣丸科技同步展示了 AI 技术在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上提供的更多可能。近期苏州博物馆借助 AI技术“复活”历史人物,在一系列“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”视频中,唐伯虎、文徵明等历史名人“走出”课本,用现代语言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,与现代人进行“灵魂拷问”式对话。
“这一现象让我们看到,AI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界限,让古老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,以一种接地气、趣味性十足的方式吸引大众关注,尤其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。”任少峰表示,趣丸科技也将通过 AI音频技术,为历史文化赋予声音的魅力,让每一个中国故事都能“开口说话”。
“我们期待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精神的故事,通过 AI音频技术进行创新演绎与广泛传播。”任少峰相信,在 AI技术加持下,中国故事将跨越地理距离,实现广泛传播,引起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。
未来已来,声音将不止于听觉,更是人与万物交互的新界面。正如趣丸科技所践行的:坚定AI“模型X应用”路线,相信行动是AI时代最大的红利,保持热爱、全力以赴,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作为国内领先的兴趣社交与 AI 技术企业,趣丸科技长期致力于以科技赋能内容创作与文化传播。此次论坛的成果不仅彰显了其在 AI 音频领域的技术实力,更展现了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、助力文化出海的企业担当。